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时间:1周前
- 作者:产品展示
当地时间8月4日凌晨,世界杰出科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享年97周岁。
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事件都与李政道有直接关系,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诞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诞生、中国高能物理的起步、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
“李政道先生对中国科教事业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永远在考虑他做的事情是不是对国家有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感慨,“一个人一辈子要是能做成这其中的一件事,就已经很了不起,而他做成了这么多”
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8月5日发布的讣告中,引用了杜甫的两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李政道生前曾多次引用这两句诗,他认为“这道出了一个科学家的真正精神”,而这两句诗也成为他物理生涯和人生志趣的最好写照。
1977年,我国“八七工程”上马,计划投资7亿元在1987年建成4000亿电子伏的质子同步加速器。
得知这样的决定后,李政道不赞成,但他想,既然是祖国的决定,那就要尽力协助。他分析:“要实现这个计划,困难会很多。除去经济能力和决心之外,一定要取得国外特别是美国各大加速器实验室的帮助;同时,一定要立刻培养加速器和实验物理方面的人才。”
自那之后,李政道就积极推动中国高能物理的人才教育培训,并促成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此后,“八七工程”改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并在李政道的支持下最终取得成功。
“他花了很大的力气,给赴美的CUSPEA研究生一对一安排实验室。他去找实验室的主任、教授、研究员商定,由美国教授培养这些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原副主任、李政道曾经的助手柳怀祖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王贻芳看来,无论是推动中美高能物理人才交流,还是推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立项、中国博士后制度建设,李政道做的很多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很多事情不是写封信或说句话就能做成的,需要亲力亲为,确保所有细节落实到位”。
因为“八七工程”,当时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被借调到国家科委负责高能物理工程建设项目外事工作的柳怀祖与李政道的交流多了起来。柳怀祖发现,每次讲到中国时,李政道都会用“祖国”两个字。
“这么多年里,他虽是美籍,但在他心里,对祖国的爱从来就没变过。”柳怀祖说。
1984年5月,李政道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接见。他建议,在中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
一年后,在的关怀下,中国建立起博士后制度。这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年轻的科学技术人员流动起来,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才能和专长。
柳怀祖回忆,1985年夏天,在钓鱼台国宾馆,李政道与一位政府领导人谈起了博士后的日常经费问题。李政道考虑各方面因素,坚持认为博士后每人每年的日常经费应该为12000元,但这位领导认为8000元就够了。之后,在一个小时的谈线元”的话题被李政道反复提及四五次;到了饭桌上,李政道依然坚持。
最后,决定将博士后每人每年的日常经费定为12000元。李政道听罢,激动地站起来,走到跟前,握住他的手说“我代表这些青年科学家谢谢您”。摆着手亲切地说:“是我们要感谢你。”
李政道的“较真儿”,王贻芳也体会过。王贻芳曾向李政道介绍自己主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希望可以得到李政道的支持。但李政道在没有了解地清清楚楚之时,始终没表态,直到他仔细认真研究并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之后,才最终判断这是一个“好的实验”。自那以后,李政道开始不遗余力地帮助王贻芳推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立项。
“他是一个品德非常高尚的人,不会简单地以立场或关系判断是支持还是反对一件事,他考虑事情的时候也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利益。他一旦认准了,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事情、是一个好的事情,就会全力以赴、亲身参与。”王贻芳说。
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布成果后,李政道给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和王贻芳写信祝贺。在信的开头,他称呼陈和生和王贻芳为“和生兄”“贻芳兄”。
“他以让人极度不安的方式对晚辈表达了鼓励。”王贻芳说,“他对晚辈绝对没长辈的气势,非常尊重晚辈,为人非常谦逊。”
2003年至2006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担任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会谈中方代表团团长。在李政道的指导下,张杰推进中美合作,解决了中美科学技术合作中诸多难题,深得李政道信任,被李政道称为“忘年至交”。
此后,李政道应时任上海交大校长张杰之邀到访,进一步探索了上海交大。2010年,他再次专门访问了上海交大,其间与张杰数度“秉烛深谈”,深刻认同上海交大的文化与人才教育培训理念,决定将其收藏多年的手稿、奖章、艺术珍品和故居等捐赠给学校,以激励后学。
“我们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您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2011年,张杰再次专程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向李政道表达想法,并承诺李政道图书馆不只属于上海交大,更属于全国,这才得到李政道的同意。
李政道始终胸怀祖国科学事业。2014年底,李政道给写信,建议参照对世界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丹麦玻尔研究所,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这一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李政道研究所以突破根本性科学问题、培养国际性大师级第一流人才为建设目标。2021年底,李政道邀请张杰担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将建设李政道研究所的重担正式移交给张杰,继续推动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设。
李政道的亲朋好友们都知道,他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高的热情,对艺术也同样如此。
柳怀祖回忆,李政道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在口袋里揣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和几支笔。在飞机场等飞机时,在公园里散步时,在看到外观奇特的建筑时,他都会掏出本子和笔,几分钟就勾勒出一幅画。
他的画大多是纪实性的,有大榕树,也有刚出壳的小鸡小鸡出壳图还被绣成了苏绣。有时,他会在画作旁边再题上一首小诗,记下当时的感受。
“他的艺术造诣蛮深的,对国内知名画家的画作、画风都很熟,能说出那些画家是什么画派、他们的画有什么特点。”柳怀祖说。
对于李政道来说,艺术等于生活。每年过年时,他会专门画一幅生肖图,让助手印在贺卡上,然后亲笔写上祝福语,把贺卡寄给五湖四海的朋友。平日里,给太太写便条留言时,他也喜欢用绘画代替文字。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雕塑,名为“物之道”,用太极图展现了正负电子的相互作用。这座雕塑的创意正是李政道提出的。雕塑下方刻着李政道的诗《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
如今,斯人已逝。就像“物之道”雕塑依然矗立着一样,李政道为后世留下的精神财富和科教资源依然在惠及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我们缅怀他最好的方式是实现他的梦想。”王贻芳说,“他希望中国科教事业、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可成为世界领先。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这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