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病种”付费
- 时间:1周前
- 作者:DIP开关
以药养医,过度检查治疗,挂床套取医保资金……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是各种利益犬牙交错。
我国执行按照项目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它比较容易操作,也符合过去卫生体制的真实的情况。但随着时下人们看病就医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传统支付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一头是医保基金超支,另一头是医院大处方、大检查行为屡禁不止。
2020年10月,国家医保局进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引入DIP概念。一个月后,全国71个试点城市确定,韩城市就在其中。
DIP即按病种分值付费,病人从进入医院开始,被确诊为什么病、用什么方式治疗最合理,就确定了医疗费用不会虚高,医保基金支付更高效。
韩城的三年实践显示,DIP作为一种更科学、更精细的医保支付方式,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倒逼医院控费增效,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促成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受益。
张健是韩城市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初次听到DIP,他也觉得其概念的新奇程度似乎大于实际作用。当医院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后,他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宣传讲解DIP,不断以亲身感受证实这一模式的科学性。而台下坐着的,是一张张迷茫的脸,就如同最初的他。
一般在讲解的开头,张健都会打个形象的比方:一个囊中羞涩的人请朋友进饭馆,如果是吃按位计价的自助餐,是不是心理负担小,支出可控些,如果点菜,常常因面子而超支。DIP支付方式与其类似,其本质是按病种“包干支付”。
原来按照项目付费的模式,医保支付的总量不可控制,极易导致超支现象。许多公立医院就曾出现过,快到年底时只对患者进行简单治疗,不敢再收住院病人,再收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赔钱。
“无论做多少项目、多少检查,医保都会报销。这种情况下,医生的行为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本来患者因阑尾炎肚子疼,有的医生却出于某一些原因多做检查,导致过度医疗。”张健说,DIP支付模式表面上是为了规范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实际与每个病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按照病种分值付费”的模式,是根据“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的共性特征对病案数据来进行客观分类,在一定区域范围的全样本病例数据中,形成每个疾病与治疗方式组合的标化定位,客观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治疗难易程度、资源消耗水平与临床行为规范。
比如急性阑尾炎,医生可对其进行保守治疗或实行腹腔镜切除术,这种“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的确定就是一个病种。DIP模式下,一个地域根据年度医保支付总额,给每个病种确定支付金额标准,医生按照确定好的病组看病,医保则按照病种的分值付费,多出的费用医院自行承担。
2020年,韩城先以市域内公立医院近三年的病例数据为基础,形成1086个核心病种,对病例数少于八例的病种,将之归为综合病种,共279种。
“原来医生看病,比如感冒有的人写感冒,有的写上呼吸道感染。现在对病种编码归组后,医生就得按照规范写处方,不然医保没办法结算。”韩城市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副主任薛仲会说,DIP系统坚持的是“临床医疗方法相近、费用成本相近”的原则,这会促使临床医疗更加同质化、规范化。
有了疾病目录库,接下来是给病种确定分值和点值。疾病越严重、难度越高、消耗的医疗资源越多,病种分值也就越高。而一分值多少钱为点值,根据基金预算总额和医疗服务总点数确定,分值与点值相乘的结果,就是该病种能获得的医保拨付金额。
这就相当于医保局“定工分”,医院“挣工分”,到年底按照“工分”给医院付费。
“在这种模式下,原来医院作为盈利的项目现在转化为医疗成本,倒逼医疗机构要学会控费,取消过度检查。”张健说,如此一来,DIP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降低了患者的自付费用,规范了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使得医保、病人、医院三方共赢,唯一的输家就是医疗机构的坏习惯和依附在医疗产业链上的“寄生虫”。
以医院采购骨科手术所需钢板为例,假如其市面单价为8000元,医院1.2万元买进。放在以前,骨科主任不会关心价格多少,因为医保都会按照特殊的比例报销。实行DIP支付模式后,医保局给这个病种,也就是“骨折+钢板”打包支付1万元费用,如出现超支医保局给予特殊的比例分担,如出现结余医疗机构留用。
“医生要么从中受害,要么从中受益,他们自然会加强对院领导的监督,院里就会注意其决策的随意性,极大地防止医疗腐败。”张健说,一个支付方式改革,会刺激医院制定最高效且花钱最少的治疗路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还给医生“治了病”。
在接触DIP之前,年纪稍长的薛仲会对于电脑操作一知半解,被大家戏称为“一指弹”。为便于工作,他没少在狭小的办公室里熬夜,整理数据、计算分值点值、甚至是写程序……
DIP是医保和医院联动的典型做法,熬夜加班的自然少不了医生。在这之前,医生通过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看病,疾病编码是很陌生的事。但现在,编码不准确病种就无法入组,入不了组医保就无法结算。医院便临时抽调了医生学习相关知识,才使编码的准确率达到98%。
在结算中,DIP支付要回溯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信息,保证所有数据的真实合理,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要规范填写病案首页和医保支付结算清单,追求全过程的高质量。
三年试点,韩城医改从宏观和微观上都体现出改革的效果。2021年,韩城市使用DIP支付模式后,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4%。2022年,许多环节逐步优化后,住院就医参保人群人均自付费用下降11.7%。
“这两个数据是实实在在的成效,DIP作为基于大数据形成的‘度量衡’,正在成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指挥棒’。”薛仲会说,数字下降的背后,药品带量集中采购也出力不少,它大幅度降低药价的成果,保证了DIP支付方式得以顺利实施。
从国家层面实行集中采购后,药品价格最高降幅90%,平均降幅50%。随着带量采购批次的持续不断的增加,药品品种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慢性病领域用药逐渐得到保障。
“放在十年前,很多药物被国外公司垄断,价格确实昂贵,普通老百姓难以负担。比如有一种治疗肺癌的靶向药,一个月至少要消耗3万多元。现在国内有了替代药,患者一个月只需要400元,国外的药品不得不降价。”张健说,耗材价格也在大幅度下降,例如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一款耗材原来需要3万多元,现在降到五六千元,腔镜下的切割吻合器原来3000多元,现在600元钱还送钉子。
“以药养医”局面的改善,给患者节省了大量费用,同时也节省了医保基金。在医院的药剂科,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高阳是韩城市人民医院的总药师,这是2022年新设置的职位,属于院班子成员,协助院长直接参与医院决策。
当药品、医用耗材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再成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时,药师就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角色转变。做好药品服用解释、用药科普,开展处方点评,重视临床药学发展……不少医院已经意识到,这些事情早已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
在渭南市中心医院的一楼大厅,有一个小型咨询窗口,负责提供药物咨询服务。按照目前的医疗环境,较为忙碌的医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告诉病人如何吃药。如今医院的老年患者慢慢的变多,他们对此更是听不懂、记不住,做好药学解释迫在眉睫。“别说老人了,很多年轻朋友都不了解,比如确诊高血压,降压药要终身服用,而不是血压正常就停止用药。”渭南市中心医院药剂科门诊西药房负责人王鹏说。
除此之外,中心医院还在不断培养专业的临床药师,提供临床药学服务,他们不仅要参与病区查房、进行病历分析,还要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对危重症病人进行药学监护。
“有了临床药师加入,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副作用等的监护更加细致。临床药师拥有专业的药学知识,可以给医生提供相关建议,作为诊疗方案的重要参考。”王鹏说,“随着新一轮医改的推进,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无论是实行带量集采、药品“零差率”销售,还是推行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改变医疗机构收入结构,为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创造空间。
集中采购和DIP支付降低了医疗成本,但这又带出另外一个问题,医院如何维持运转?为此,国家同时提出进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从始至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没有充足表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这不仅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提升技术水平的积极性,还成为引发过度医疗的原因之一。
“从医院的多种收入来源看,医务人员的劳动最不值钱,手术费低、护理费低、床位费低……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医生难免抱怨。”薛仲会说,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是趋势,更需要齐头并进才行。
2021年,响应国家政策,我省进一步调整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增加二级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49项,增加一级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1255项。依照国家政策规定,将六周岁(含)以下儿童手术价格由加收10%提高到20%,将中医特色优势突出的22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上调15%。理顺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诊疗、康复、中医等1281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此次调整价格有升有降,升的是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项目,降的是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目前韩城的医疗机构按照这一标准收费,后续省级部门还在动态调整,但目的十分明了,让医疗服务的价格和价值更为接近而不是相互偏离。”薛仲会说,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医保部门会有更大的空间通过调整起付线、提升报销比例等措施,减轻老百姓看病压力。
初冬时节,天气渐冷,身材消瘦、皮肤黝黑的王先生推开了医院血透室的大门,他熟练地躺在病床上,等着护士将各种管路插入他的手臂。这套流程,王先生每周都要经历。
每周四五百元,每月2000多元,再加上辅助药物,费用更是直线上升。放在过去,源源不断的血透费对于患者而言像是关不上的水龙头,短短几年就能压垮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近些年,渭南市针对透析患者的医保报销比例在逐年上升,再加上对起付线和封顶线的动态调整,可以说给这类患者减轻不少负担。
2022年,对肾功能衰竭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术后服用抗排异药,以及白血病四类病人,渭南市规定,在同一医院、同一病种、一个年度内其住院治疗医保报销全年只记一次起付线,不再像之前一样,每次住院都设置报销门槛,这样的调整降低了病人自付的费用。
2023年1月起,渭南再次将职工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从18种扩大到48种,支付比例由原来的70%提高到现在的85%,个别病种提高至90%、95%。城镇和乡村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从原来的30个增加到现在的52个,支付比例也提高了10%,各类病种的年度支付限额均有所提高,支付范围不设置病种用药,凡与疾病相关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范围、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内的检查、检验、药品、治疗、特别的材料等医疗费用均可支付。
其中,对抗排异治疗、透析、恶性肿瘤三种门诊慢特疾病,渭南规定对职工医保报销不单设病种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而是纳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及大额医疗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按照省级医保部门要求,三类疾病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是2万元、7万元、2万元,但真实的情况是,他们的花费远高于这一个数字。因此我们将其按照大额医疗基金年度最高限额,即不超过40万元为标准做报销。”渭南市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科科长孙淑文说,他们曾做过统计,三类疾病不仅花费大,而且病人基数慢慢的变大。以恶性肿瘤病人为例,仅2023年前三个季度,全市参保人员因患恶性肿瘤在西安地区医疗机构住院就医的人次,约占当期渭南市参保人员在西安地区医疗机构住院就医人次的26%,他们隔几天就要进行一次化疗,2万元的封顶线远不能够满足需求。
可以看到,基于医保的惠民政策慢慢的变多。为了支持中医发展,渭南将面瘫、中风病、腰痛、颈椎病、肩周炎五个中医病种中医技术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在市本级、临渭区、高新区实行同城通办,三区的参保职工不再需要回到户籍地办理业务,而可以选取任意一家机构办理。
还有,一直在优化分级诊疗政策。按照分级诊疗政策相关规定,向上转诊要遵循较为严格的程序,县级转市级,市级才能转省级。但患者的选择是自由的,再加上急病不等人,如果都要恪守程序,恐怕会耽误病情。看到弊端,渭南市作出调整,将全市可办理转诊转院业务的医疗机构范围,由三级医院扩大至二级及以上医院,同时,对相关结算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对在省内其他地市医疗机构住院就医的参保人,均执行与渭南辖区内相同的起付标准。